韩国文化遗产 10 Page > Little Korea

K-CULTURAL HERITAGE

Everlasting Legacies of Korea

  • 1992.6.5
    指定日期
    放油器是指用锤子敲打熔化后的合金块形成的油器,铜和锡以78:22合成的。 如果这一比率出现0.01%的失误,或掺入少许锌或其他合金,就会在敲击过程中破裂。

    梆子主要用于制作锣和锣等打击乐器,用手摸也不会留下手印,也不会产生毒性,因此全部用于餐具类。

    《方子》再怎么有实力的人也不能自己制作,只能由6个人组成一个小组。 一人抓风琴,一人烧铁 一人拿铁,三人拿锤子依次砸 不使用任何固定的模板或辅助器具。

    拥有者金文益从12岁开始进入有机场崔斗建攻防战,并苦练了13年的技术。 之后在国家指定重要无形文化遗产李凤柱运营的工艺社工作了17年,学习了平安北道郑州的铅青方子两大(大铜器)有机制作技法。

    金文益的技术是制作风物乐器的特色。 适量的合金对乐器的声音很重要,他在制作乐器时,用3公斤铜和8.25公斤锡来提高锡的含量,并掺入少量金、银来使用。

    另外,金文益在制作锣等打击乐器时,能够很好地发出适当声音的细致过程"打碎哭声"方面非常出色。

    金文益的作品以品质出众而著称,这是金德洙四物农乐派长期使用他制作的锣和铜的事实。
  • 1994.6.7
    指定日期
    根据不同形态,跳神可以分为跳神和坐神。 先巫指的是一般巫婆站立的巫术,坐巫师在忠清地区坐下来主要念经而得名。

    据推测,从历史上来看,坐巫术是与佛教、道教等其他宗教相互联系形成的巫术,在巫术中加入了舞蹈,作为韩国巫俗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 以大田为中心的忠清地区坐巫术传统较强,是韩国唯一的坐巫巫术中心巫俗文化圈。

    大田的"坐地跳神"有"安宅跳神"、"疯地跳神"和"雪景",而"安宅跳神"和"疯地跳神"的综艺拥有者以20世纪40~50年代新石峰的方式再现。 雪景的综艺拥有者宋善子从1977年开始从事巫业,从已故的黄河清那里接受了15年的雪景等巫术的传授。
  • 2019.6.7
    指定日期
    益山圣堂浦口村西边是锦江,是高丽至朝鲜后期掌管三谷的圣堂仓所在地,也被称为圣堂浦或圣浦。 通过学习反映传统浦口村落历史的壁画和黄葡萄、漆梨、锦江生态等,可以感受到悠闲。

    在圣堂浦口村,有通过浦口驿舍、锦江边纪行路线、打黄葡萄炭船、拍浦口照片、画浦口等,可以感受到渔夫们生活的考验和悲欢离合的浦口纪行项目和可以学习锦江生态探访、观察古兰草自生地、观察水利猫头鹰、候鸟等的金刚生态探访项目。 特别是益山市圣堂浦口村有珍稀保护植物古兰草的栖息地,因此可以体验到新的经验。
  • 2019.6.7
    指定日期
    赵龙安

    -1981年入门

    -1988年全国高手大会国务总理奖

    -1995年全国高手大会总统奖

    - 与姜道根、朴东镇、吴贞淑、赵通达、安淑善等名唱等演出

    鼓手是板索里敲鼓的人,有"鼓手暗名唱"的说法,板索里鼓手是必不可少的。

    鼓手的作用是通过鼓手与声音的协调,给声音板注入生机,调整到能保持一定速度,通过助兴声,使声音发出更好的声音。

    拥有者从全启文先生开始,经过宋永柱先生,连接全罗道北部地区的鼓点。
  • 2019.6.7
    指定日期
    [朴继浩]
    -1986年入门,世代相传制作合竹扇
    -1999年入选第29届全国工艺品大展
    - 2014年美国总统国宾访问礼物制作及故宫博物馆制作演示
    - 2017年第42届大韩民国战胜工艺大展入选

    《仙子掌》是指拥有传统扇子制作技术和其功能的匠人。 韩国的扇子从形态上可以分为圆形扇子和可折叠的扇子。 其中接扇合竹扇是迄今为止传承的最高水准,具有精巧和精致美的扇子,从高丽时代开始与螺钿、金属、漆、玉工艺等结合,是代表国家的工艺品。

    据悉,所谓"合竹"是指用竹子的外带和外带粘合而成的竹子,在高丽时代的竹子的主要产地全南潭阳首次生产。 合竹线在朝鲜时代是全罗监营所在的全州,主要由叫做宣子厅的官厅匠人制作,也用于外交或对外贸易。
  • 2019.6.7
    指定日期
    金汉日介绍拥有者

    -1960年入门
    -1974年开始经营铁匠铺。
    -1999年第24届战胜工艺大展入选
    - 2009年技能战胜者选定(劳动部)

    冶炼厂是炼铁工匠、制造工具或修理工具的厂家,被称为"铁匠"。 铁匠是从很久以前开始制造武器或农具的重要职业,很早就出现在史书上。

    过去在市场或集市上生意兴隆,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大量生产产品的普及,逐渐消失。

    现在铁匠铺位于龙头岭,制作农具、传统刀具、生活用品等。
  • 2010.6.8
    指定日期
    ■ 利川龟游戏

    韩国的民俗文化中,只有京畿道和忠清道有分布的游戏,那就是"乌龟游戏"。 这种乌龟游戏在中秋节摘掉秫秸,做成乌龟的模样,然后人进入其中,在村子里游玩,打井,玩村,跳门,跳地,造王,跳大青,跳院等。

    是民俗游戏。

    与其他民俗游戏相比,主要在中秋节进行,制作龟的材料是高粱秆,而且这种游戏只分布在中部内陆地区。 另外,巡游村庄,开展游戏活动,消除整个村庄和各家庭的灾祸,祈福的祭祀性质非常浓厚,从游戏的准备过程到实际游戏,所有村民都会参加,这也是谋求村庄和谐的大同游戏。

    利川龟游戏与其他地区的乌龟游戏相比,其游戏过程和器物形态都比较完备,还有利川龟游戏保存会,对乌龟游戏的调查、研究、保存都很到位。 特别是2017年迎来第14届的"利川龟游戏庆典"保存了利川龟游戏的原型,通过开发多样的文化信息,正在努力保护地区的民俗游戏。(利川龟游戏保存会 http://cafe.daum.net/gg50)

    ■ 说明利川龟游戏细节

    ○吉游戏

    为了宣传游戏的开始,给玩家们助兴,具有意义的过程,首先向乌龟致敬,然后向村庄移动。

    굿 우물巫术

    被称为"泉跳神"的"井跳神"是村里共同使用的"管理泉"的仪式,是祈祷清澈的水溢出的游戏。

    놀이村游戏

    在村民们的生活共同体空间——村中央的空地上,举行一场游戏,希望驱除一切损失,实现村庄的平安和繁荣昌盛。

    ○闻古德

    大门是连接内外的通道。 "文巫"是祈祷万福和财神通过大门陆续回到家中的仪式。

    ○特祖古德

    家后院里面有酱缸台,大部分在酱缸台旁边摆放坛柱,我一直相信这里有宅基地台感。 巫术是一种阻止恶鬼出现,祈求眼科太平的仪式。

    ○赵王巫

    这是用掌管饮食生活的厨房里进行的仪式来侍奉灶王爷,以此来阻止厄运,祈愿家人健康。

    ○大清巫

    自古以来,人们就相信大厅的房梁上有一条叫做"业"的大蟒蛇,守护着这座房子。 因为"业"相信是守护房子、给家里带来福气、带来厄运的神灵存在,所以在演戏过程中是意识性最浓的游戏。

    ○ 庭院游戏

    庭院游戏是1年农耕顺利结束,在丰饶中迎接中秋的快乐和通过乌龟游戏,将"为家祈福,阻止厄运"的安逸感融为一体,尽情玩耍的最有趣的游戏。
  • 2010.6.8
    指定日期
    芥子又称黑笠,是朝鲜时代士大夫外出时使用的官帽之一,用于反映身份。

    嘴角原本是遮挡阳光、雨和风的实用工具,但随着材料、形态、制作方法的多样化,朝鲜时代经历了从垫圈到初粒的阶段,形成了黑粒。

    罩子的形态由大宇(帽子)和阳台(罩框)组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帽的高度和阳台宽度也越来越流行。 芥菜的种类有马尾笠、猪毛笠、竹丝笠、马尾笠、竹底帽笠、阴阳笠、周立、白笠等。

    制作斗笠的过程大致可分为阳台、总帽、阳台和总帽的颗粒工作。 羊胎是芥菜的圆框部分,竹子像头发一样细细地劈开,在圆板上一根一根地编织而成。

    朝鲜前期制作阳台的大匠人杨泰章在经国大典上由2名商会议员组成,朝鲜后期不拘泥于官厅,在生产马尾和竹子的地区谋求私人生产。

    阳台制作过程依次是竹子筛选及修整、竹篾工艺、阳台织造、阳台插秧。 竹子是粉竹(棉杆),在南部地区生产的竹子中筛选出又硬又软、节长又好的竹子,放入灰煮熟后干燥保存。 竹篾工序是制作细竹丝如丝的工序,根据用途放入梳子中,调节粗细,制成梳子。

    将阳台和木条编成竹子后,在阳台编成的间隙,斜线放入泥浆(意味着走阳台延长时间的济州方言),插上梳子后,将阳台修整好,完成阳台。

    养胎场张正顺从小就从母亲宋玉秀(济州特别自治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2号古坟养胎)作为家业所从事的劳动中,学习了养胎及汤巾的制作过程、技法、竹子的筛选和管理等工作过程。 1986年来到首尔瑞草区方背洞独自制作,1995年移居果川继续作品活动。

    由于技术精湛,所以正在利用高水平的技术制作高分良态、臀肌良态等作业。
  • 1971.6.10
    指定日期
    吹打是指吹乐器与打击乐器的合奏。大吹打是指国王出行、军队行进和凯旋仪式上用吹打与细乐(音量较低,用适于室内乐器演奏国乐合奏)进行大规模演奏,又名武宁之曲。通过高句丽壁画和百济乐器记录推测,吹鼓手(吹打乐师)的行进音乐可追溯到三国时代。高丽时期有演奏音乐的吹角军,一直延续到朝鲜时代,但在朝鲜中期以后开始发生变化,细乐开始加入到演奏当中。大吹打是展现韩民族气概的高贵音乐,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宝贵的文化财。
  • 1993.6.10
    指定日期
    木器是指用木头制作的器皿,拥有木器制作技术和该技术的人被称为木器匠。 木器是南原的特产,具有独特的香味,形状精美。 木质坚硬,不脱落的漆等,从朝鲜前期开始,木器就被评价为无法与其他地方的木器相比较的高度。

    木器的材料有鸭目、水根树、檀木、银杏树等。 木器的制作过程只采取砍伐树木后粗略制作的方式。 这叫做草叶,然后在阴凉处晾晒40天左右,以免有缝隙,然后进入灰烬里。 在垛体上形成器皿的形状,最近利用动力,将草垛、灰烬全部做起来。 再加工结束后涂5~7次,再晾干10天左右就完成了。

    最近生产的木器主要是化学漆,而传统的木器是漆漆。 木器漆在2至例,作为武功的三年자연칠,颜色,更防水、杀菌效果也大,多年以后,鱼在水中,名不虚传在地下或问不坏的,即使传统工艺品。 木器大部分是毽子,主要生产花瓶、坛子等木工艺品和寺庙使用的饭碗。

    木器匠作为传统的工艺技术,拥有着技能的金光烈、卢东植被认可,延续着其脉络。
  • 2004.6.10
    指定日期
    毛笔匠是指文房四友之一,制作毛笔的人及其技术。 毛笔由毛笔、笔杆、笔盖组成,毛笔的材料有羊、鹿、兔子、黄鼠狼、老虎、狍子等毛,毛笔的杆子多用竹子,但金银雕刻的装饰笔杆和玉、象牙等。

    毛笔的制作过程是从毛笔的核心开始。 毛笔的基本条件是毛笔挺拔、尖、毛多、整齐、毛上部用绳子扎好、圆润、用久了毛有劲。

    李仁勋从爷爷开始,历经三代,将毛笔制作成家业。 李仁勋刚开始学技术时,就开始剪竹子、脱毛、喂草等。 他制作的毛笔中,特别是用黄鼠狼尾毛和腋毛制成的长液笔非常优秀,此外还制作青毛笔、羊毛笔、竹笔等。

    他的毛笔制作技法特殊稀少,在地区毛笔制作技法的传承及研究上具有很高的历史、学术价值。
  • 2003.6.12
    指定日期
    先丘村每年阴历正月十五都会把下村分为北侧,分为上村和北侧,这一段是岁时风俗,也是该地区的民俗游戏。 从正月十五前几天开始,各家便开始收集制好的秸秆,儿童们还从其他地方偷来。

    一到元宵节,首先在下面的唐山举行唐山祭。 这是向半农半渔村先丘村祈求一年的丰农和丰渔,防止海难事故,祝愿村子繁荣昌盛。 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时期,因此亦完全没有了선구줄了끗。

    但是,复原先驱绳索的行动从解放后就开始。 在该村庄生活的乡土文化研究家金灿中(音)的努力下,一度中断的民俗游戏得以重现,现在则由先驱绳索保存会继承,在樱花节时向游客展示。

    先驱队伍将以唐山祭-御佛林-必胜鼓筑-苦战-拔河-烧月屋的顺序进行。 在线绳上使用的线绳是1个线绳上挂上像章鱼爪一样的4根小线制成的。 在排队之前进行孤注一掷,根据结果取胜将成为徒劳。 因为一旦成为高手,在胜负对决中获胜的概率就很大,所以为了成为高手,要竭尽全力去战斗。 在暗库、公库确定之后,两个高栏将连接成门闩,开始拉线。 这时,女人们为了稳住自己的绳索,把海边的鹅卵石装进裙子,和绳子一起抓着包在裙幅上的石头,开始走钢丝。

    人们相信,在绳索上如果雌鹿获胜,就会成为风农、风鱼。 结束绳索比赛后,不分胜负地烧月屋,决心和解。

    "先驱绳"在第25届庆南道民俗艺术比赛(1993.10.13)中获得最优秀奖,1994年还作为庆尚南道的代表参加了全国民俗比赛。
  • 2003.6.12
    指定日期
    晋州五矿带在晋州岁时风俗中传承下来,在20世纪20年代因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文化抹杀政策而衰退,在1937年左右中断,1998年作为庆尚南道晋州地区的面具游戏被复原。 这个游戏是在阴历正月十五晚上进行的,以舞蹈为主,加上相声、肢体动作和歌曲进行联欢。 主要用铜锣、鼓、鼓、鼓、鼓、锣、奚琴、笛子、撑竿等演奏慢节奏,以此为基础,根据登场人物的性格,跳跳跳跳跳跳跳跳跳跳跳跳的舞、门童舞、重舞等。

    游戏的结构由五院组成。 第一是五方神将舞院,东方清帝将军、西方百济将军、南方赤帝将军、北方黑帝将军、中央皇帝将军等五方神将压倒土地上的所有杂鬼和杂神。

    第二是门庭若市,东方清面具、西方白面具、南方红面具、北方黑面具、中央黄面具等防污场面出现,跳着各种病神舞,驱赶招来可怕疾病的瘟神,守护安宁与和平。

    第三,通过有知识的仆人木桩戏弄无知的主人生源和主人朋友翁生源、次生源的过程,揭露了两班的道德腐败,表明以身份歧视人的社会制度是错误的。

    第四是中院,小武跟着打令跳手舞的地方,由上座的和尚出来跳诱惑小武的舞蹈。 这是讽刺来到俗世后看到贵族们与八仙女一起跳舞玩耍,被世间趣味所迷惑的破戒僧的游戏,是对照修道者的人生和世俗人的生活,揭示真实的生活。

    老五是奶奶和老头子,木桩带回了离家在外漂泊的生源,但老成寡妇的老婆和带了两个妓院的老头子之间发生了风波。 这个庭院向人们展示了因为不负责任的丈夫,女人的生活和家庭会变成什么样。

    珍珠五矿带使用的面具有五方肾脏、门童、御丁、翁生院、次生院、木桩、奶奶、中、上佐、昭武、八仙女等。
  • 1989.6.15
    指定日期
    箭筒是指战争或打猎时随身携带,用来装箭的筒。箭筒匠是指制作箭筒的技术及技工。我国箭筒的历史源于新石器时代,非常悠久。三国时代壁画中的高句丽双楹塚骑马图、狩猎图等可见,新罗、百济古坟中出土了过箭筒饰品。箭筒匠是目前濒临失传的工艺技术,已被指定为重要的无形文化财。现由技能保有者金东鹤传承。
  • 1976.6.15
    指定日期
    拔河又称拔河,是祈愿丰收的农耕仪式之一,在正月十五进行。

    吊绳系在大绳上的小绳就像螃蟹的脚一样,所以也叫蟹绳,吊绳是汉字词,也叫海色饼。 关于拔河的由来,虽然说是朝鲜显宗(在位1659~1674年)时在三陟地区建造了很多水库而开始的,但并没有准确的记录。

    三尺拉锯战在农历1月1日,首先儿童们分成两半敲鼓、敲锣等,进行拉锯战,在绳子或规模方面都比较小,所以称为小拉锯战。

    随着规模逐渐扩大,到7、8日左右,将演变成青少年为主的中期拉锯战,到15日左右,以成年人为对象,分为海岸地区和山区,正式展开拉锯战。

    虽然也有"胜利的一方会获得丰收"的信念,但比起"进步的一方"更需要三陟邑城的修理或堤坝修理等劳役,因此每年的竞争都异常激烈。

    三尺拔河是防止灾难、祈愿丰收的民间信仰,也是谋求居民团结与合作的村落共同庆典,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