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化遗产 50 Page > Little Korea

K-CULTURAL HERITAGE

Everlasting Legacies of Korea

  • 2013.5.24
    指定日期
    在修王寺接受了40年的松花酒传统技法,被指定为大韩民国传统食品名人第1号,在各种传统酒品评会上获奖,现在正在通过传授教育努力培养落后。
  • 2013.5.24
    指定日期
    李吉周1950年出生于全州,进入崔善学习韩国舞蹈。 湖南山鸟舞是连接李秋月-崔善-李吉珠的妓院系传统舞蹈,是配合即兴形式的山鸟演奏,发挥最高舞姿的韩国舞蹈代表性特性——韩果神明更加自由升华得更加自由。

    李吉周在大韩民国舞蹈节、意大利西西里舞蹈节等多项大赛中获奖。
  • 2013.5.24
    指定日期
    金光淑出生于1944年,从郑亨仁、崔善、朴金瑟那里师从舞蹈,特别是从朴金瑟那里学到了朝鲜时代官妓们跳过的'礼器舞'(教坊舞)等。 金光淑在大韩民国舞蹈节、全国国乐竞演大会等多项大赛中获奖。

    礼器舞是乐歌舞出众的教坊奇女们在宴会上或游乐场为助兴而跳的一种带有娱乐性质的舞蹈。

    这舞在另一方面又称校坊舞,如果是能跳艺妓舞的妓女,在技艺方面应该具备相当的水平,同时还要兼备让享受者容易陶醉于兴致的娴熟再娶。

    礼器舞以曾被称为法务的僧舞和剑舞为主,有口舞、跳神街舞、毛巾舞等众多舞蹈,其中依次拿着扇子-毛巾-碟子跳舞的舞蹈也被称为碟子舞。
  • 1999.5.26
    指定日期
    佛像雕刻匠是指具有雕刻佛像的技术和工艺的人。

    生活在大田市的佛像雕刻技能拥有者李振炯(音)参与了雕刻全国大大小小的寺庙佛像的工作,传授佛教雕刻的形态、比例、色彩等雕刻技能,展示了专业作品。 另外,为了进行自己独创性的创作活动和传授技能,他专心于佛教雕刻院。

    佛像雕刻场作为传统的工艺技术,被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 1999.5.26
    指定日期
    所谓小木匠,是指除了建造木结构房屋的大木匠以外,还具有制造建筑物的门、窗或柜子、柜子、镜台、书桌、门甲等木家具的技术及其功能的木匠。

    木家具是一直有需求的日常生活用品,在特定地区生产,没有在全国范围内供应,而是根据各地区的特点生产。 在韩国,由于是坐着生活的暖炕房结构,所以屋顶低,室内也比较窄。 因此,为了减轻视觉负担,确保宽敞的生活空间,将小而简洁的实用家具定型化,这一点与强调规格大、装饰性强的中国家具具有不同的特点。 将黑柿子树、榉树、石梨树、梧桐树、香竹等自然干燥4~5年使用,使用传统延长制作具有帐簿编织、榫头编织、隐藏的软耳编织等特点的传统家具。

    苏木场以传统的工艺技术,被认可为方大根是功能拥有者,延续着这一脉搏。
  • 2006.5.26
    指定日期
    所谓小木匠,是指建筑物的门、窗户、衣柜、柜、镜台、桌子、文匣等制作木家具的技术及其功能的木匠,与主要从事建筑的大木匠对称。

    目前拥有者金光焕拥有该功能。 寺院是古代文化中心,寺院内各种家具和装饰的研究和制作技法被传授,具有复原或再现的功能,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者。
  • 1996.5.27
    指定日期
    香荷酒是使用菊花、糯米、酒曲、琵瑟山清水等酿造而成的酒,因散发出荷花的香气而被称为香荷酒。

    新罗中期,位于琵瑟山半山腰的都城岩因病全部烧毁,成德王(在位702-737)时期重建都城岩时,为了提供给工人临时开始酿造土酒。

    此后,朝鲜光海君(在位1608~1623年)时,琵瑟山作为千年要塞驻军时,驻军队长给国王敬酒,其独特的味道和香气被称赞为天下药酒。

    此后在10月上达流传着献给朝廷的传说,特别是从朝鲜中期(1680年左右)开始,儒家阴洞密阳朴氏集成村朴氏的宗家传承为家养主,从婆婆那里传承为儿媳,即婆媳传承,100年以上传承至今已有4代。
  • 1996.5.27
    指定日期
    鼓是用木头编成的,用皮盖住,敲击来演奏的乐器。 根据乐器分类法,除用于革部的腰鼓和钩子以外,用于正乐和民俗乐的种类。 大鼓是指大鼓。

    韩国的大鼓是从韩国的神话(檀君神话、朱蒙神话)、传说(乐浪公主和自鸣鼓)开始登场,在古代社会的习俗(赋与的英古)中已经固定的韩国乐器中历史最悠久的乐器,不分正乐和民俗乐都使用至今的必备乐器

    大鼓的制作过程中,皮革加工是将生皮盐腌制后放入水中浸泡40小时左右,然后拔掉毛,然后将皮革放在木板上面,按照厚度刨开,经过裁剪和干燥等过程。 北通切割木材后,经过干燥、拼成碎片、竖起北通、刨子、漆等加工的皮革通过连接进行丹青。 用于北通的材料有梧桐、肉松等。

    现在大邱的金钟文被认定为大鼓手,继承了制作大鼓的传统。
  • 2010.5.27
    指定日期
    伽倻琴散调是朝鲜时代后期由全南灵岩出身的金昌祖(1865~1919)老师发起的。 以缓慢的进阳调节拍开始,到中牟利、中牟利、自转调节拍逐渐加快,再加上使用优调、平调、界面调、颈椎、强酸剂等多种调节,自由运用旋律,是韩国代表性的器乐独奏体裁。 在一定的框架中,拥有自由的旋律,反复的紧张和放松,吸引演奏者感情的旋律之美,实际上足以体现韩国传统音乐的情感。

    正南熙流、崔玉三流、姜太洪流、金炳浩流、金竹派流等多种流派的传授正在形成。 1968年被指定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伽倻琴散调及并唱》后,其拥有者得到认可,其他流派得以顺利传承。 但是金炳浩类的伽倻琴散调被评价为是农县最浓郁的味道,但是还没有被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炳浩出生于与伽倻琴散调创始人金创造同一地区的全南灵岩,他的散调来源于金创造。 此后创立了音幅宽广、味道深远的金炳浩的流派,再加上他的流派中使用了其他流派中不存在的反毛利节拍,因此拥有更加独特的美。 所幸被从金炳浩那里学到的姜文德和梁连燮(音译)成为传授人,而金南顺和善英淑(音译)正在姜文德那里传承。 另外,从金炳浩那里学到的梁连燮在学界培养后学,主要在首尔圈。 金南顺在岭南圈活动,以宣英淑为中心在全南圈进行传授。

    伽倻琴散调的创始人金昌祚是全南灵岩出身,从他那里学到的金炳浩也是灵岩出身,从地区基础来看,有必要将《金炳浩流伽倻琴散调》指定为全罗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 宣英淑自1960年代进入伽倻琴散调以来,从姜文得那里完整地传授了金炳浩类的伽倻琴散调,其实力得到认可,曾荣获全国国乐大典弦乐部分大奖(总统奖)。 因此,为了伽倻琴散调的发展和金炳镐流散调的活性化,作为全罗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指定金炳浩流散调为伽倻琴散调,忠实地继承他的散调的宣英淑作为金炳浩流散调的拥有者,有必要进行保存和传承。
  • 2010.5.27
    指定日期
    在以竹制工艺品闻名的全罗道,自古以来潭阳就作为代表性产地而闻名。 虽然传说潭阳的竹子工艺品来源于篦子,但从官方记录来看,潭阳竹子工艺品的开端是扇子。

    早在17世纪初,潭阳就已经有中央派出的仙子庄在活动。 潭阳是负责召集附近高邑的工匠们修整扁竹,并将其送往互助会的角色。 从潭阳放上去的扁竹在共助中制造了扇子。

    从18世纪中叶《舆地图书》中记载的潭阳山负债被上缴的记录可以看出,已经进入了进贡成品的阶段。 从17世纪到19世纪,作为负责全罗南道地区负债真相的道会馆发挥了作用。

    这种传统在持续,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时期的统计,129万折扇潭阳在袋子、团扇等共130万支,1만袋的负债生产出(把435,000),全州。 光复后这种趋势也持续了一段时间。

    20世纪60年代以后,虽然合竹线逐渐枯萎,但老百姓经常使用的扇子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仍在积极制作。

    竹片的一边用作把手,另一边用小刀切碎制作扇骨的市场扇子(膜扇子)由向桥里2区制作,用竹子制作扇骨,另外用木柄插入的圆线则由南山里生产。

    折扇(折扇)以潭阳邑万城里完洞村为主轴,潭阳郡月山面花芳里还有3~4户人家。 皖东村一年生产50万把,十分活跃。

    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口竹子工艺品,开始转换为外国人喜爱的现代设计产品,从7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风扇和空调的普及,进口廉价的外国产扇子,扇子的生产急剧减少。

    目前,作为传统工艺的仙子掌技术处于断层危机,有必要将其指定为无形文化遗产,保存传承下去。
  • 2010.5.27
    指定日期
    具有折扇功能的金大锡在竹子工艺的故乡潭阳出生,出生在朱尔扇的脐带万盛里,继承了世代从事扇子的家业,现在也在持续进行工作。 另外,从坚持工作方式,并在当地进行保存这一点来看,没有违背文化遗产保护原则。

    罗州线、南平线、统营线等韩国各地有名的扇子消失了。 目前潭阳的折扇子也充斥着包括中国产在内的外国产品和材料,在这种情况下,扇子制作的手工技术本身面临消失的危机。

    金大锡是唯一继承了材料的选择、加工技术、产品完成等所有功能的人,是恢复潭阳扇子的象征性和保存手工技术所必需的人物。

    特别是不仅拥有夏季扇子,还保留了其他地区几乎断命的舞蹈扇子、无线(无当扇)、走钢丝扇子、韩良武扇子等特殊目的的扇子制作功能。 这些扇子和夏线一样,都是我们具有历史根源的扇子。

    在制作方法上也有差别,即把肉的厚度削成一定程度,不抓住顶部边缘和边角,而是以结实又平展的机能为中心制作的扇子。
  • 1974.5.28
    指定日期
    板索里是指由一个说唱的人、一个敲鼓的人、一个排山倒海的观众组成的舞台艺术。 唱的人用声音和台词(不)和肢体动作(说唱),敲鼓的人根据唱的人的节奏敲鼓,配合节拍,营造出欢快的氛围。

    盘索里根据地区特点和战胜系谱,分为全罗道东北地区的东编制、全罗道西南地区的西编制、京畿道和忠清道的中古制。 原是12个庭院,但日治时期几乎消失,仅存春香歌、深清歌、兴甫歌、水宫歌、赤壁歌等5个庭院至今。 板索里使用的节拍有慢节奏的振阳、普通快节奏的中快板、快节奏的中快板、快节奏的直拍、快节奏的快板等各种节拍,根据社论中出现的紧迫而悠闲的各种戏剧性情况来决定。

    南都板索里是适合我们民族的板索里,属于西便制。 现在南都板索里综艺拥有者韩爱顺的发音很轻,声音的尾巴拉长,很好地运用了制作精美的西便制传统特征,获得了好评如潮。
  • 2010.5.28
    指定日期
    佛画与佛像一起成为寺庙礼拜对象,是佛教美术的重要领域,韩国佛画在引进佛教后,以壁画和帧画形式得到大幅发展,特别是在高丽时代,佛画被认为是当时东亚最高水准的作品。 探花匠是指在寺庙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佛祖或菩萨的肖像或经传等佛教的世界观下画画的人。 探花除了细腻的线描外,还要在色彩的使用上花费心血,因此被称为是几乎接近于修行的工作。

    李三烈出生于1945年,被金一燮赐予韩国佛画。 釜山金井寺、金堤金山寺、庆州佛国寺、首尔鹤林寺、釜山仙岩寺、礼山修德寺、井邑内藏寺、高敞禅云寺、茂朱安国寺、完州凤栖寺等全国主要寺院参与了丹青和佛画创作。

    李三烈忠实地继承并塑造了从金一燮那里传承下来的底画图象,人物表现能力卓越,笔力、彩绘等整体作品性优秀。
  • 2010.5.28
    指定日期
    "踏踏碓驱邪游戏"在250多年前出现大传染病后,通过阻止传染病、祈愿村庄安宁、祈求一年太平武士的舞蹈、风乐、祭礼仪式等综合性民俗游戏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