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化遗产 1 Page > Little Korea

K-CULTURAL HERITAGE

Everlasting Legacies of Korea

  • 1967.3.31
    指定日期
    北青狮子戏是咸镜南道北青郡百姓正月十五带狮子面具表演的民俗戏。村民相信狮子可以驱邪,通过狮子戏祈愿村庄的平安。北青地区各村都有狮子戏团,各村狮子团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相聚竞演。土城里的狮子戏与官员游戏势头强劲,其他地方的狮子戏逐渐消失。北青狮子戏是三国时代以后发展成民俗游戏的假面游戏,韩国战争以后由南下的表演者在首尔地区传播并流传至今。相比台词的巧妙或讽刺性,北青狮子戏更注重于狮子舞的技巧与妙趣横生,比其他狮子舞更具巧妙有力的特征。
  • 1988.4.1
    指定日期
    明紬是用从蚕茧中提取的绢纱制成的无纹平织织物,通常称绢纱织物为丝绸,根据绢纱的种类与竖织纹样可分为不同种类。我国的养蚕相关记录可以追溯到古朝鲜时期,历史非常悠久。新罗时代曾送给唐朝精致织物,技术极为精细。高丽时代还生产出了质量上乘的织物。朝鲜时代其种类非常繁多,根据颜色与质量命名。其中明紬产量最多并用作日常衣料。原本根据制作方法与制织状态、产地与原料等,名称也各不相同,近来将其名称统一为明紬。过去普通百姓在家中用织布机制造明紬,自给自足。朝鲜后期起,随着改良式织布机的大量普及,老式明紬制作方法迅速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华丽丝织品的出现导致了丝绸的需求大为缩减,仅能勉强维持其命脉。为了继承传统的明紬制作技术,星州杜陵村明紬制作已被指定为重要的无形文化财。技术保能者曹玉伊去世后至今尚未指定技术保有者。
  • 2019.4.3
    指定日期
    传统渔业方式-渔箭是渔村地区代表性的传统渔业文化,是指打竹脚或砌石子,在涨潮时涌向沿岸,在退潮时捕获无法逃出的鱼的渔具或渔法。

    《渔箭》在《三国史记》、《高丽史》等高丽时代的文献记录中可以找到,历史非常悠久。 16~17世纪以后,随着海岸地区地形、水深等自然条件和朝鲜后期商业的发展,对海产品的需求增加,形成了"鱼肉"的变形,西海岸出现了柱木网、注目网、南海岸出现了防帘、杖杀等。 在韩国各种传承的传统捕鱼方式中,"渔箭"在渔业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

    正如刊登在金弘道(1745~1806以后)的《金弘道必风俗图画册》(宝物第527号)中的《捕鱼者》中所说,《渔箭》代表着朝鲜时代的沿岸渔业。 但70年代以后,随着邻近海域渔船渔业发达,包括"渔箭"在内的传统渔语方式开始相对衰退。 到目前为止,传承下来的代表性"鱼肉"事例有南海郡知足海峡和泗川市马岛、猪岛等地设置竹房盐捕鳀鱼。

    传统渔渔方式 - 鱼栅综合反映了渔民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理解、鱼的习性、观察季节和水垢捕鱼的经验知识、在研究渔村文化和渔民的渔业史、民众生活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鱼栅"至今仍演化成多种形态的"鱼栅"等,是国家无形文化财产。

    只是"传统渔捞方式-渔箭"是韩国渔民的经验性知识体系,比起局限于特定地区传承,更重视渔村地区广泛传承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因此不承认特定拥有者或拥有团体,只指定了项目。
  • 2012.4.6
    指定日期
    莲灯会在统一新罗时代的9世纪就已经得到确认,在高丽和朝鲜时代一直延续至今。 新罗和高丽的莲灯会虽然是佛教活动,但在朝鲜时代作为民俗活动进行,解放后传统的考验,塔石的队伍文化扩大,发展成为莲灯队伍。<br /><br /> 燃灯会以观佛仪式,燃灯矩阵,会乡的形式进行,在燃灯矩阵时动员,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自佛教进入韩国以来,莲灯会是历经统一新罗,高丽,朝鲜时代,宫中和庶民共处的重要文化活动。 从历史上看,高丽的莲灯会社会功能最强,即使在儒教盛行的朝鲜时代,莲灯会也一直是百姓重要的文化活动和庆典活动,时至今日,草坡日的莲灯活动仍是群众重要的文化活动功能。
  • 1968.4.18
    指定日期
    说唱艺人演出时站着说唱,故称立唱。山打令是指多名说唱艺人站成一排,轻晃身体敲打小鼓演出的合唱民俗歌谣。领头人背着长鼓放声说唱,其余说唱艺人跟着敲打小鼓并配以各种动作(混合的手,脚动作)配以背景音。山打令之名是因歌词内容以山川景色为主。节拍由慢变快。立唱山打令为研究寺党牌音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韩民族传统音乐中最具欢畅,生气,气势雄壮的音乐。
  • 2018.4.30
    指定日期
    我国没有盐产地,以古代至今的海水为原料生产盐。 自高丽时代起就可以看到关于子炎的记载,一直延续至今的天日盐田于1907年引进,至今已持续100多年。<br /><br /> 延续到朝鲜时代的盐分法是将利用滩涂泥土,海水,阳光获得的咸水倒入盐锅中点火的方式。<br /><br /> 韩国紫盐或天日盐的最大特点是建在沙滩上,在世界范围内,韩国在沙滩天日盐生产量中占86%。 而且,从用盐预防火灾,消除不正当物质的信仰角度出发,可以找到我国独有的固有性,今后对盐生产方式和工作结构的研究将对渔村文化和我国滩涂生态的学术研究做出重大贡献。 另外,西海岸的滩涂盐田与落日一起呈现出独特的景观。<br /><br /> ※ 制盐不属于特定地区传承的传统知识和技术,故不承认拥有者或拥有团体,仅指定项目。
  • 2018.4.30
    指定日期
    韩半岛地区的暖炕文化是经过青铜器时代,在元三国时代灶台式火炉和设有烟道的原始形态的暖炕方式下发现的,推测是公元前3世纪~1世纪前后的遗迹。

    与西方壁炉不同,我们的火炕与高烟囱不同,不会将烟直接排出去,而是将火放倒,使其爬行,铺上火的顶部使用。

    暖炕文化是韩国总体的居住文化,不仅包括地面采暖及生态环境利用技术,还包括韩国人的生活习惯和规范。 这种生活方式不仅对住宅,室内建筑,家具的形式产生影响,对大众文化也产生了影响,成为了代表韩国的"暖炕房"文化。

    应对夏季气候环境的地板房和能够应对冬季气候环境的暖炕房是代表韩国的居住要素,现在暖炕房是中国和满洲地区的地板。 而且,暖炕文化经历了技术的发展,主要居住空间形式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但其原型地板供暖方式仍在继续。

    这样的暖炕文化从很久以前开始传承并持续创造,是影响韩国社会主要生活和大众文化的具有社会文化价值的遗产,韩半岛曾处于酷寒之中。

    ※ 炕文化是韩国人在韩半岛全境长期共有和习惯化的韩国人的主要生活文化,因此不承认拥有者或拥有团体,只将其指定为项目。
  • 2019.4.30
    指定日期
    "佛福藏作法"就像在塔的内部供奉舍利等一样,在供奉佛像或佛画之前,在佛像内部或佛画的框架内,与舍利和五谷等佛教相关。 通过这样的仪式,世俗价值的佛像,佛画被赋予宗教价值,并转换为礼拜的对象。高丽时代开始就(恩赐之行,設行)<br/><br/>了700年설행的传统,而且在相应的礼仪<class="xml span 2="’up onmouseover 2)="4532"2dn onmouseout的">本的<class="xml span 2="’up onmouseover 2)="4884"dn onmouseout)2(">(底本)</span>『在조상경(造像經)</span>』1500年代开始,朝鲜时代,印了出来,成为活跃在日帝强占설행,(秘傳)一期规划,到目前为止全胜的命脉;一、中、日三国其中,意识被确立为传承下来的情况下,我国是唯一的, 《朝向镜》也是韩国独有的经典,不服从的程序和礼仪要素多种多样,复杂而又系统,每个细节内容都带有思想,教义意义,这一点得到了高度评价。<br /><br /><br /><br />* <span class='xml2' onmouseover='up2
  • 1996.5.1
    指定日期
    莞草匠是指用莞草制作器物的技工。莞草是生长在水田或湿地的一两年生草,高六十∼二百厘米,又名龙水草、悬莞、石龙草。莞草制品有 坐垫、席子、薄团、小筐、盒等。据《三国史记》记录,新罗时代开始使用莞草,高丽时期在社稷神的神位铺莞草席。莞草大多用于王室中,也送往中国。到朝鲜时代被视为贵重物品,受到宫廷与上流阶层的青睐,还用于海外贸易。莞草制品是历史悠久的生活文化遗产,曾面临失传危机,1970年以后其制作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一直以来,莞草制品仅限于垫品与容器,莞草容易染色和调节粗度,无需特别道具也能创作出各种器物。为了继承传统制作技法现已将莞草匠指定为重要的无形文化财,由技能保有者李相宰传承。
  • 1996.5.1
    指定日期
    首尔赛南祭是首尔地区的传统亡者荐度祭,主要为社会上流阶层或富裕阶层所有。亡者荐度祭是安慰死人灵魂并引入极乐世界的祭祀。赛南祭形成于朝鲜时代,在17~18世纪左右变为如今的形态。首尔赛南祭与众不同,具有其它地所见不到的特征。祭祀繁多、紧凑、构成华丽,还适当融入与亡者有关的“巫”、佛教、儒教思想。还包含了朝鲜时代的宫廷文化要素,属于亡者荐度仪礼游戏。现有继承人首尔第一巫师金有感此外还有李相顺等首尔著名巫师传承。
  • 2017.5.1
    指定日期
    海女是代表韩国传统海洋文化和女性捕鱼文化的活证人。 穿越时代的变迁,海女一直打造着共同体文化,海女的生业和文化中可以发现自然与人类共存及公有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分配的诸多智慧。<br /><br /> 有关海女的记录就像17世纪济州岛相关记录中显示的那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海女们的"物质"是以原始的捕鱼形式在不同的地方找不到的。 此外,海女在物质经验中积累的生态环境民俗知识相当丰富,对同伴海女的关怀与合作,海女们的信仰和礼仪等,构成了海女独特的社区生活文化。 <br /><br /> 与海女相关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卓越的历史性,艺术性,固有性等价值,因此为了保存,传承项目,被指定为国家无形文化遗产。<br /><br /><br /><br />※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济州海女文化)
  • 1975.5.3
    指定日期
    宗庙祭礼是在供奉朝鲜历代国王与王妃神位的祠堂(宗庙)内举行的祭祀,又名大祭。宗庙以及社稷是象征国家存亡的重要象征物,内有正殿(19室)与永宁殿(16室)。宗庙祭礼分为定时祭与临时祭。定时祭于四季的第一个月,即一月、四月、七月与十月举行,过去国家有喜事或不吉利的事情时都会举行临时祭,但在解放后每年只在五月的第一个周日举行。举行祭祀的礼法或礼节堪称楷模,进行顺序与步骤非常严谨庄重。宗庙祭礼与重要的无形文化财第一号宗庙祭礼乐一起于2001年5月18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传及无形遗产杰作》。
  • 1990.5.8
    指定日期
    瓮器原本是陶器(只用粘土搅拌后烤制而不上釉,因此无光泽)与釉陶器(在陶器表面上釉,有光泽而坚硬)的统称,但近代以后随着陶器使用的急剧缩减,瓮器变成了釉陶器的代称。瓮器匠是指制作瓮器的技术及技工。储藏及发酵我国传统必备饮食的用具为瓮器,但随着科学文明的发达与欧美先进文明的引入、器材料的发达与住宅空间的现代化等,导致了瓮器需求逐渐萎缩,再加上韩国战争前后瓮器生产所需的柴火不足,为了节减生产费用开发了新材料,导致传统制作技法逐渐消失,传统瓮器制作技术也濒临失传。瓮器匠现已被指定为重要的无形文化财,致力于该技能的传承。技能保有者李来元去世后现在后继无人。
  • 1978.5.9
    指定日期
    左水营渔坊游戏是釜山东莱地区传承至今的游戏,将渔业过程与劳动歌谣编成游戏,在迎接新年出海时举行祭祀并通过游戏祈愿渔业丰收。左水营渔坊游戏是以捕鱼时所唱的各种歌谣为主要构成,即捕鱼的各个阶段所唱的不同歌谣构成。综合了渔业与庆祝丰收的渔夫、女人们的集体游戏,祝祭性质较强。左水营渔坊是拥有悠久历史与传统的韩国唯一的渔业协同机构,作为渔坊传统游戏,意义甚大。
  • 1982.6.1
    指定日期
    大木匠是在建造房屋时处理及加工木材、负责技术设计及工程监理的木匠,也指负责宫殿、寺院、军营设施等的都便手。大木匠与专门制做门框、栏杆等小规模木工活的小木匠有所区别,是协同瓦匠、石匠、泥瓦匠、丹青匠等,负责完工建筑物的人物,相当于现代的建筑师。大木匠技法的继承非常严格,形成了各自的技门。技门是家族流传的技术,技门中的大木匠享有绝对权威,大木匠可以根据能力导入新的技法、提高其技能或者接收新的文物。大木匠是传统工艺技术,现已被指定为重要的无形文化财。技能保有者有重建景福宫时的骨干都便手崔元植、赵元在、李光奎,技门继承者有申英水,金德喜、金忠喜、系统的田兴秀与崔奇英,继承赵元在、裵喜汉之后的高泽永于2004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