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1-4号江陵农乐

K-CULTURAL HERITAGE

Everlasting Legacies of Korea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1-4号江陵农乐 +

Classification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演出·艺术/音乐
Designated date 1985.12.1
location Gangneung-si, Gangwon-do
江陵农乐是江原道太白山脉东侧传承下来的代表性的永同农乐之一,因有模仿农耕生活再现的农乐,所以也被称为农乐。 虽然没有关于由来的准确记录,但据推测是从农耕生活开始发生的。

江陵农乐分为农器、锁纳(唢呐)、铜锣、锣、鼓、腰鼓、小鼓、法鼓(佛教仪式时使用的小鼓)、舞童(寺内孩子)。 演奏家们穿着白裤袄,围着红、青、黄三色带,舞童们穿的是各种颜色混合的衣服。

江陵农乐有正月十五前后3~4天农乐队挨家挨户进行农乐和踩地神、为了村里的共同基金,用挂牌装饰农乐的乞立农乐、插秧和锄草等时进行的锄草农乐、结束锄草后吃醋时进行的吃醋、建立坑或春季花田游戏时在大院子里进行的庭院游戏等。

其特点是,有不在其他地区的赏月游戏(看着月亮许愿)、火炬游戏、踩小桥游戏(让年轻女子抽1人走在自己腰上的游戏),还有可以称为"吊桶农乐"的"锄地农乐"和"吃水、走路农乐"。

江陵农乐以团体性游戏为主,起到忘记农活的艰辛,谋求相互间的和谐和村庄团结的重要作用。

Recommended

  • /data/etc/k_culture_14_mainimg.jpg
  • /data/etc/k_culture_14_img_1.jpg
  • /data/etc/k_culture_14_img_2.jpg
  • /data/etc/k_culture_14_img_3.jpg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