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邱广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第9号 驱煞舞 +
Classification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Designated date |
1995.5.12 |
location |
Dong-gu, Daegugwangyeok-si |
自古以来,韩国人为解开当年的霉运而举行跳神活动,在那里巫师即兴跳起驱邪舞被称为驱煞舞,又称屠夫舞、赫顿舞、嘴舞、手巾舞、即兴舞。
据流传下来的说法,新罗时代的土松歌被解释为屠夫草、野草,新浪屿(南都武岳)与香歌中的司僧家的脉络相通。
舞者在漂亮的刘海上插着簪子,穿着白色的裙子和上衣,为了增加帅气和感情,还拿着一条白色毛巾。 在驱煞节上演奏新浪曲,作为笛子、大金、腰鼓、牙筝、鼓等伴奏跳舞。
"驱煞舞"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南道舞速舞系列舞蹈,权明花女士延续了其脉络。
Recommended
- /data/etc/k_culture_264_mainimg.jpg
- /data/etc/k_culture_264_img_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