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第47-1号铸造匠(梵钟)

K-CULTURAL HERITAGE

Everlasting Legacies of Korea

京畿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第47-1号铸造匠(梵钟) +

Classification 非物质文化遗产
Designated date 2008.3.24
location Yongin-si, Gyeonggi-do
铸造技术是韩国金属工艺的主要技术,与佛教文化一起发展,梵钟制作成为主流,其特点是三部章式精巧,声音宏伟,传统的梵钟制作方式是蜡铸技法。 首先用蜡制作纸的模型,然后在上面用弓石和粘土等混合制成的铸造丝涂上一定厚度,然后在阴凉处晾干。 然后用热将内部的蜡熔化,然后将铁水倒入去除蜡的外形和内形相结合的空隙进行制作。 纵体分为上下肩带和九对口带,共8等分。

肩带及四处乳晕,乳廓内有九个乳头。 另外还要制作并粘贴起到乳廓、乳头、环作用的不转等。 接着,将石膏浇铸成框架,用铸件制作外形框架。

韩国梵钟拥有优雅稳定的外形,雕刻细腻生动,发出清脆的声音。 因此被认为是代表韩国的金属工艺,比世界上任何一种工艺都要出色。

拥有者郑东厚是利用铸造技术制造韩国这种范种的主成长者。 他18岁时在已故申相武匠人手下学习工作,自立后制作了首尔三成洞奉恩寺、醴泉龙门寺、论山观音寺等名刹的梵钟。 代表作是悬挂在洛杉矶太古寺的"和平之钟"。

Recommended

  • /data/etc/k_culture_685_mainimg.jpg
  • /data/etc/k_culture_685_img_1.jpg
  • /data/etc/k_culture_685_img_2.jp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