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历史 2 Page > Little Korea

K-HISTORY

Meaningful Days of Korean History

  • 1962.12.20
    国宝指定日
    首尔圆觉寺址十层石塔是位于首尔特别市钟路区塔谷公园的朝鲜时代的石塔,是大韩民国的第2号国宝。

    石塔建于1467年(世祖13年),由3层的基坛和10层的塔身组成,人物和花草花纹等均呈阳刻。

    最上面的3层因长期坍塌(因鸟粪而腐蚀)。

    1947年恢复原状。 到2000年,由于表面毁损严重,已经盖上了玻璃保护壳。
  • 1962.12.20
    国宝指定日
    首尔北汉山新罗真兴王巡视新罗真兴王新攻占的国境地带后立下的碑。

    虽然位于北汉山碑峰,但为了保存,移至景福宫保管,从1970年开始被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

    1962年12月20日被指定为韩国国宝第3号。
  • 1962.12.20
    指定日期
    瞻星台是位于庆州半月城东北侧的新罗时代中期的石雕建筑。

    该观测台是新罗时代观察天体动向的天文观测台,高度约为9米。

    始建于宣德女王时期,是东方历史最悠久的天文台,可以说是展现当时高科学水平的珍贵文物。

    1962年12月20日被指定为国宝第31号。
  • 1963.12.20
    国宝指定日
    扶余定林寺址五层石塔是百济时代的代表性石塔,位于忠清南道扶余郡扶余邑东南里。

    由花岗岩构成,高8.33米。 正林寺是位于泗水市中心的一座重要寺庙。 1963年12月20日被指定为国宝第9号。

    与益山弥勒寺址石塔(国宝第11号)一起仅存2座的百济时代的石塔也被评价为珍贵的资料,可以说是韩国石塔的始祖。
  • 1962.12.20
    指定日期
    永州浮石寺无量寿殿前的石灯是位于庆尚北道永州市浮石面北池里浮石寺无量寿殿前的南北国时代新罗的石灯。

    被指定为韩国国宝第17号,高2.97米。 以8角为基本形态,用花岗岩制成。

    作为代表统一新罗时代的最美丽的石灯,比例的协调非常美丽,具有华丽而端庄的韵味。

    特别是刻在华莎石4面的菩萨像雕刻的精巧更加突显了这个石灯。
  • 1962.12.20
    指定日期
    这本书是朝鲜世宗28年(1446)在接到王的命令后,以郑麟趾等集贤殿学者们为中心,对于新创制的训民正音所编写的汉文解说书。书名和字名-训民正音一样,叫做‘训民正音’,因为附有解例,所以又称为‘训民正音解例本’或‘训民正音原本’。是总卷33章1册的木板本。根据《世宗实录》记载,训民正音于世宗25年(1443)由王亲自御制,世宗28年(1446)颁布,这本书里说,序文和解例本皆为郑麟趾所作。并且非常明确地提示了韩文的制作原理。是韩国国内仅存的一本。
  • 1962.12.20
    指定日期
    庆州佛国寺三层石塔是位于庆州佛国寺的南北国时代新罗的三层石塔。

    原来的名字是释迦如来常住说法塔,通常简称为释迦塔。

    这座塔也被称为"无影塔",这里有着为寻找建造释迦塔的白帝石公阿斯达而来到新罗首尔西罗伐的阿斯女,在没有见到丈夫的情况下,只能投身到莲花池的悲伤传说。

    佛国寺大雄殿前院与多宝塔并排而立,被指定为韩国第21号国宝。
  • 1962.12.20
    国宝指定日
    庆州佛国寺金铜阿弥陀如来坐像是位于庆尚北道庆州市佛国寺的南北国时代新罗的金铜阿弥陀如来坐像。

    1962年12月20日被指定为韩国国宝第27号佛国寺金铜阿弥陀如来坐像,2010年6月28日更名为现在的名称。
  • 2009.12.21
    私人指定日期
    佛国寺是位于韩国庆州东侧吐含山的大韩佛教曹溪宗所属的寺庙。 从新罗时代的景德王到惠恭王时代的大规模重唱。

    新罗以后到高丽和朝鲜时代为止,多次被收缩,壬辰倭乱时被烧毁。 它是大韩佛教曹溪宗第11教区总部,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 2020.1.1
    祭日
    位于首尔市钟路区的宗庙是供奉朝鲜王朝历代国王和王妃神主进行祭祀的地方。

    作为展示朝鲜王朝儒教传统王室祭礼文化的文化遗产,空间计划方式非常独特,保存状态非常优秀。

    始建于14世纪末,后来在壬辰倭乱时被烧毁,17世纪初被重建,之后根据需要扩建,现已具备原貌。

    宗庙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但宗庙举行的祭祀宗庙祭礼和宗庙祭礼乐也被登记为无形遗产。
  • 1963.1.18
    指定日期
    作为朝鲜时代宫殿之一,建于太宗五年(1405年)。 因当时宗庙、社稷和正宫景福宫相伴,故而此宫成为一座别宫

    1963年1月18日被指定为史迹第122号。

    昌德宫的正门敦化门是正南向,进入宫内后金川桥进入东向,再次向北是仁政殿、宣政殿等正殿。

    后苑有160多种树木,其中还有树龄超过300年的树木,可见朝鲜时代宫殿的造景样式保存完好。

    昌德宫拥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和造景美出色的后苑,长期作为王宫使用,可以窥见多样复杂的王室生活,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1963.1.18
    指定日期
    作为朝鲜时代的宫殿,被称为庆运宫,高宗皇帝于1907年将王位传给纯宗皇帝后,继续在此处居住,因此更名为德寿宫,意为祈求高宗皇帝长寿。

    德寿宫坐落着朝鲜第9代国王成宗的哥哥月山大君的家。 壬辰倭乱结束后回到汉阳的宣祖因宫阙均未被火烧毁,临时将月山大君的故居定为住所,从宣祖26年(1593年)开始作为宫室使用。 附近的桂林郡和沈义谦的府邸也包括在内。 继先祖之后的光海君在即位3年(1611年)将这里改称为庆运宫,直到1615年移至昌庆宫为止一直用作王宫。 此后先祖的王妃仁穆大妃被赶到了庆运宫,此后光海君将这里降为西宫。

    光海君因仁祖反正于1623年退位后,仁祖只留下即祖堂和石鱼堂,其余建筑返还给原主人或被拆除。 此后高宗皇帝从俄国公馆迁回后,再次被用作王宫,从那时起,该宫才具备了宫阙风格的建筑。

    1904年大火烧毁了大部分建筑,西式建筑石造殿开始建造,失去了原来宫殿空间的协调。 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正门变了。 德寿宫的正门是位于南侧的仁化门,在重新修建时,将东侧的大安门修好,名字也改成大汉门,作为正门。

    虽然此处是朝鲜后期宫殿,但这里还是旧韩末期历史现场,同时保留着传统木结构建筑和西洋式建筑,在朝鲜王朝的宫殿中占有特殊位置。
  • 1963.1.21
    私人指定日
    景福宫是朝鲜王朝位于韩国首尔世宗路的法宫(正宫)。 以勤政殿为中心,1395年(太祖4年)创建。

    《景福》是《诗经》中的一个词,意思是祝愿国王及其子孙、全体百姓享受到太平盛世的福分。 在风水地理上,白垩山是后山,左右是乐山和仁王山环绕,具备吉地的条件。

    1592年因壬辰倭乱被烧毁后,将任务移交给昌德宫,1865年(高宗2年)以兴宣大院君的名义重建。

    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时期,朝鲜总督府建筑物等众多篆刻的损毁,但1990年代开始,总督府建筑物等复原工作,恢复工作目前已完成的部分。 (史迹第117号)
  • 1963.1.21
    指定日期
    水原华城西边是八达山,东边是沿着低丘陵平地而建的平山城。 正祖在他的父亲张宪世子的孝心下,制定了在华城建设新城的计划,正祖18年(1794年)开始建城,2年后的1796年竣工。

    城郭周长约5.7公里,城墙高度为4~6米左右,由茶山丁若镛设计并利用举重机等新技术建造而成。 从西侧的八达山山顶上延伸下来,盘活山势筑成的城墙大面积画出椭圆,形成环绕城市中心地带的形态。 长安门、八达门、华西门、苍龙门的四大门以及各种防御设施都用石头和砖石混合堆砌而成。

    城内的附属设施有华城行宫、中浦寺、内浦寺、社稷坛等。 完工后,大约有20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时期和韩国战争等痛苦了多处破损,1975年开始维修,恢复现在,。

    从孝心开始根除党派政治、实现王道政治,以及为了活用国防要塞而建造的水原华城具备科学、合理、实用的构造,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
  • 1963.1.21
    宝物指定日
    兴仁之门是朝鲜首都汉阳的4大门之一,东侧的大门。

    俗称东大门,这是朝鲜初期就有的名字。

    1963年1月21日被指定为韩国宝物第1号。